240 发简信
IP属地:浙江
  • 初心式微(下)

    盟约的第一条说:“诛不孝,无易树子,无以妾为妻。”各诸侯国要惩罚那些不孝的人,不得更换已经册立的世子,不得废除正妻,扶正侧妃。这一条应该是约束王公贵族的,他们的儿子不孝的要严...

  • 初心式微(上)

    在第二十七章,孟子根据历史和现实的政治状况,提出了一个论断,他说,春秋五霸,是夏商周三王的罪人,当今的诸侯,是春秋五霸的罪人,而当下的士大夫,又是当今诸侯王的罪人。 在夏商周...

  • 君子之腹(下)

    淳于髡又说:“过去王豹居住在淇水流域,黄河以西地区的人们就擅长合唱,绵驹住在高唐,齐国西部的人们就喜欢歌唱;华周、杞梁为国战死,他们的妻子为此哭得昏天黑地,从此形成了哭丧的习...

  • 君子之腹(上)

    淳于髡这个人,我们前面介绍过,他原来地位非常低微,类似于现在的滑稽戏演员,入赘给淳于家做女婿,但后来受到三代齐国君主的重用,成为齐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治人物,他为人正直...

  • 礼物与礼节

    孟子晚年回到了家乡邹国,这时的孟子虽然无官无爵,但是已是一位当时德高望重、相当有影响力的人物。任国国君因故离开的都城,他的弟弟季子代理哥哥行使君权,季子仰慕孟子的为人,派使者...

  • 战争之义利观

    宋牼,即宋钘、宋荣子,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,主张寡欲,反对战争,有人认为他是道家,有人认为他是墨家,还有人认为他是宋尹学派的创始人,他的年龄和孟子差不多,孟子称他为先生,可见...

  • 亲情与礼义

    《小弁》是《诗经·小雅》中的一篇,关于其创作者有两种说法。根据毛亨的注解,周幽王娶申女,生太子宜臼,又宠幸褒姒,生子伯服,并伯服为储君,放逐太子宜臼,意欲杀之。宜臼(或说太傅...

  • 食色与礼仪

    在齐国和楚国之间有一个小国任国,大致在现在山东省济宁市境内,孟子的弟子屋庐子就是任国人,屋庐是他的姓,大名一个连字,他在任国也算是一个名人了。于是就有人跑去问他:“请问先生,...

  • 立志践行

    曹国国君有个弟弟叫曹交,这人野心不小,他跑来问孟子:“听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,有这回事吗?” 孟子回答:“当然有啊。” 曹交就说:“我听说周文王高十尺,商汤王高九尺,我现在也...

  • 养大与养小

    孟子说:“在中原,有人的无名指弯曲了,伸不直,但平时也不痛,也不妨碍做事。可是,如果他听说遥远的秦国楚国有医生能医治弯曲的无名指,他就会不远万里前往寻医问诊,就因为自己的无名...

  • 天爵与人爵

    孟子认为,人的地位有天爵和人爵之分。爵,原为盛酒的礼器,周朝是礼治的时代,各个等级的贵族能够配享的酒器是有严格规定的,不得僭越,因此爵就引申出爵位,地位的含义。 孟子解释说,...

  • 求其放心

    孟子说:“鱼儿是我们想吃的,熊掌也是我们想享用的,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,我们会放弃鱼儿而要熊掌。维持生命是我们希望的,义也是我们所追求的,如果二者不可兼得,我们应该舍弃生命来...

  • 专心致志

    孟子在齐国待的时间比较长,他根据当时的天下形势判断,齐国有平天下的潜力,齐宣王或许也是一个可造之材,具备一定的王天下的素质。他希望能够成为齐宣王的心灵导师和政治导师,引领齐国...

  • 养气

    孟子说,你看都城临淄郊外的牛山现在光秃秃的,可他曾经是草木茂盛之地,因为离繁华的都市不远,人们就经常进山砍伐,哪里还能林深木秀呢?虽然树木本身有日夜生长的潜能,又有丰沛的雨水...

  • 人同此心

    孟子说,在收成好的年代,吃穿不愁,生活无忧,年轻人一般都比较懒惰;而在灾荒之年,吃了上顿没下顿,衣不蔽体,年轻人一般有更多的暴力倾向,显然这不是先天的本性造成了这种现实差异,...

  • 万章篇的内涵(下)

    圣人也不会为了建功立业,与小人为伍,作为权宜之计,这一点孟子是通过辨析孔子的交友故事来阐述的。 孟子再通过百里奚出任秦相的故事,阐明君子不会丧失自尊,为了谋取出身而出卖自己。...

  • 义是内生的,还是外在的?(4)

    孟季子问孟子的学生公都子:“您老师孟子为什么说义是内在产生的呢?” 公都子回答说“因为义是在行为上把我们内心的恭敬表现出来,所以说义是内在的。” 孟季子的问题来了:“有个乡党...

  • 万章篇的内涵(上)

    即使拥有了地位、财富和美女,甚至拥有了整个天下,舜仍然没有幸福感,因为他得不到父母的爱,他反省是自己的错。因此无论瞽瞍和象如何设计害他,舜有大知,他不是没有发现,但他不但不怨...

  • 义是内生的,还是外在的?(3)

    告子把性作为一种本能,是没有善恶之分的,他说,饮食男女,这是本性。一个人无论心善还是心不善,他都喜欢美食,喜欢异姓,这种喜欢被告子称之为仁,我们不能把它与善混为一谈,因此它是...

  • 义是内生的,还是外在的?(2)

    前文中,告子将杞柳这种材料类比为本性,而将杞柳做成的杯子类比为仁义,孟子没有正面论述仁义是内在的本性,而是从告子的语言形式逻辑上指出其漏洞,纯粹是一种逻辑辩论,而不是理论论证...